2013年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軟件工程專業
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簡章
校園簡介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日戰爭勝利后,北京大學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高校于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大學的校友和教師有400多位兩院院士,中國人文社科界有影響的人士相當多也出自北京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建設的新時期,并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發出了“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的號召。在國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適時啟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從此,北京大學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兩校合并進一步拓寬了北京大學的學科結構,為促進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及理科的結合,改革醫學教育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的北京大學已經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現任校黨委書記朱善璐教授、校長周其鳳院士。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2013年將面向社會招收150名攻讀軟件工程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學生。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是經教育部、國家計委批準成立的“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也是教育部和科技部批準設立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學院擁有軟件工程、集成電路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項目管理4個領域的工程碩士點。
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從建院起,就以“創建世界一流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為己任。學院秉承北京大學“民主科學、兼容并包”的精神,堅持北大“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以堅持改革開放、面向需求、質量第一為建院宗旨;以培養多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軟件與微電子人才為目標;按照企業和領域需求確定培養方向,按照產業需求不斷調整專業方向,形成靈活的課程體系,動態的教學計劃;按照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將人文科學與前沿技術教育貫穿始終,全面加強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借鑒國際人才培養經驗,努力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創新,教學內容創新,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創新。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設在北京大興校區。此外,為了培養高層次、實用型人才,貼近產業,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經教育部批準(教高司函[2006]29號文件),選擇信息技術、微電子產業高度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無錫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以下簡稱無錫校區)。
2013年學院面向社會招收150名攻讀軟件工程專業第二學士學位學生。
一、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生(含應屆畢業生),有學士學位證書,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英語相當于四級以上者,均可報考;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
二、招生專業
招生專業:軟件工程
三、報名方式、時間、地點
1、報名時間:凡是符合報考條件的學生從2013年4月11日報名。
2、報名方式:報名采用網上報名的方式。網上提交報考信息時間截至2013年4月30日。
3、報名手續:
1)考生登陸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網上報名系統(網上報名主頁地址:http://zhaosheng。ss。pku。edu。cn),先在網上申請用戶名,并按要求錄入本人信息。
2)認真核查報名信息,確認無誤后,打印報名表一份,貼上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并在照片上加蓋考生檔案所在學校或單位人事部門公章,于2013年5月6日前(以郵戳為準)隨其它報名材料一同以快件或掛號形式寄回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招生辦公室。(北京大學理科一號樓1723N房間,郵編:100871)
3)報名材料包括:
(1)、網上打印報名表一份;
(2)、本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3)、本科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復印件各一份(2013年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需遞交學校證明);
(4)、大學已修課程成績單原件;
(5)、一寸免冠照片一張(與資格審查表所貼同底,用于辦理準考證等)。
4)報名費:200元。北京考生可現場交費,外地考生請于5月6日前(以郵戳為準)電匯報名費200元,收款人姓名: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招生辦公室(郵編100871)。注明“姓名及本人身份證號碼”。
四、考試科目及考試方式:
入學須參加北京大學組織的入學考試,擇優錄取。
考試科目:英語、數學與邏輯、計算機應用基礎,專業綜合;
考試方式:英語、數學與邏輯、計算機應用基礎為筆試,專業綜合以面試為主。
參考書:
i。英語:《大學英語》
ii。數學與邏輯:《GCT數學考前輔導教程》、《GCT邏輯考前輔導教程》(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編)
iii。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教程》(盧湘鴻,清華大學出版社)
五、考試時間、地點
考試時間計劃在2013年5月中旬,具體考試時間和考試地點待確定,請考生注意學院網上通知。
六、考試組織與錄取
根據考生入學考試的總成績擇優錄取,于2013年5月公布錄取結果并發放錄取通知書。
2013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將戶口和檔案轉入北京大學,培養費由本人負擔,畢業后按我校有關規定就業。往屆生不轉戶口和檔案。
七、入學
2013年9月入學。辦理報到注冊手續時,須出示本人本科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原件,否則取消錄取資格。
八、培養與管理
1、按照北京大學制定的軟件工程第二學士學位的培養方案進行培養,并由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負責學生的培養管理。
2、培養方式為脫產學習,學生必須遵守學校的有關規定,切實保證學習時間。
九、學位授予
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者,頒發北京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十、學雜費
學制2年,共80學分,學費總計32000元。學生分兩次付費。新生入學時一次性交納18000元,第二學年一次性交納14000元。
十一、上課地點及食宿由學院協助解決,費用由學生自理。
咨詢:陳老師 13381200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