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貓膩不斷已背離“選優”初衷
高考特長生加分,有愈演愈烈之勢。可以獲得加分的項目,日見其多。這種事,弄得不好,就會沖擊高考的公平公正,更何況,一旦加分成為高考的終南捷徑,一些古已有之的痼疾就會發作趁勢造假。
最近,中山市一批體育特長生被質疑特長成績造假,數量居然有37人之多,令人震驚。可以加分的特長多了,勢必對高考造成沖擊。考試難以操控,但加分卻相對容易作假。在中國的高考史上,眾多的保送、加分項目,無一沒有弊端。以加分論,有民族生、優秀生、文藝特長生、體育特長生等等名堂,幾乎每個名堂,都有借機作弊的。優秀是假優秀,特長是假特長,甚至連民族都在作假。從內蒙來的,都是蒙族,從寧夏來的,都是回族,一查,半數是假的。
有資格作假之人,一般來說,均非等閑之輩,沒有權,也有錢,或者權上加錢。所以有人說,所謂的加分,就是家長加錢。這些年來,雖然說,不是所有的加分都有貓膩,但高考在加分上出的事,的確大大超過高考的舞弊。再這樣下去,加分,也許還加出大麻煩來的。
當然,根本的解決,是要等待高考制度的根本改革,進而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但在過渡時期,當務之急,需要對加分喊停了。加分一日不停,作弊一日不止。在當下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基本缺位的情況下,僅僅靠加強體制內的監督,其實無濟于事,總是有人可以找到空子鉆過去。一旦鉆的人太多了,把高考這個最后還殘存公信度的領域也鉆垮了,事就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