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倫理親情敗給高考是否合理?
每年6月,我們都要聽到太多關于高考的故事。為參加高考錯過見親人最后一面、家人重病隱瞞待考學子等等,在這類故事里,高考是天,再重要的人倫情理都不能把它戳個窟窿。
在過去,它沒有把全社會都搞得精神高度緊張的魔力。上個世紀70年代,它或許是一個跳板,但不是非它不可。國家、民族才是年輕人心里更看重的方面。
上世紀80年代,那是激情與夢想齊飛的年代。讀書很重要,報效祖國也很重要。
上世紀90年代,高考開始向個人和家庭施加壓力。讀個好大學意味著會有好工作,農家的孩子藉此實現鯉魚跳龍門的夢想。高考仍然是正能量的優秀導師。
2000年至今,高考被看得越來越重要。有時候甚至重要到,變了形。社會漸趨多元,挑戰和機遇越來越多,但對通過高考改變個人命運這個傳統的獨木橋,人們依然熱度不減。
所以,現在我們聽到了那些故事。高考過后,總要冒出好多秘密。讓人感嘆,要隱藏多少秘密,考生才能順利度過高考這極其重要的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