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長坦言:懷名校情結多次高考不可取
北京大學擁有如畫的校園風景、自由的學術氛圍……。吸引著無數的莘莘學子,一直是優秀學子心中向往的大學。那么,北大學子在學習上有些什么樣的寶貴經驗呢?
8月17日,廣西威壯集團主辦的“威壯北大學子廣西行”大型公益活動啟動,3名北大學子結合自己當年高中階段的生活學習情況,與數百名南寧29中高三學生面對面交流,分享學習方法。據介紹,威壯北大學子廣西行”活動在南寧、玉林和貴港三地開展,活動包括演講報告、交流座談會、拜訪孤兒院、共植友誼樹等。
橫縣學子三次高考考上北大背后無數心酸
對于許多學子來說,考入北大是很讓人羨慕的事。黃冠如今是北大團委科創部部長,北大經濟學院在職研究生。他來自橫縣,高中畢業于北京大學南寧附中,并于2006年考入北大,他進入北大并非一帆風順,經歷了三次高考。
第一年高考是2004年,當年超二本線2分;第二年高考,超一本線30分,但沒錄取;第三年高考考取了北大………黃冠經歷多次高考的失利,最后考取北大的高考之路吸引了在座的數百名高三學子。
黃冠說,很多學子都有北大或清華情結,但他一開始沒有這樣的情結。
他覺得自己能考取北大很幸運,但背后有著無數辛酸。原本他是文科生,第一年高考僅超二本線2分,他覺得考不上大學是很正常的事。高四那年,黃冠轉讀理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采取了土鱉的學習方式,不懂的題目追著老師打破沙鍋問到底;大膽做題,不會做的題目,翻看答案后不停地反思,在心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找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方式,學會舉一反三。
這樣的學習方式想必許多學生都懂,但關鍵是在于堅持。黃冠說,第二年高考超出一本線30分,當年他覺得讀個好點的大學是沒有問題的,一本第一志愿填報了西安交大,第二志愿填報了廣西師大。二本一志愿填報了南京財經大學。可是,結果都沒被錄取,他備受打擊。
“天道酬勤。貴在堅持和積累。”經過了心理調整后,黃冠決定“再來一年”。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還要有平和的心態,勇于超越自己。
學子坦言多次參加高考的方法并不可取
很多學子都有北大或清華情結,不少學生提問,為了考取北大或清華,考了一年又一年的方法是否可取?對此,黃冠表示不支持這樣的做法。
“今天比昨天成長一點,明天比今天再成長一點。”黃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式。借鑒他人并結合自己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學習方法。在目前來說高考是考生進入大學的必經之路,但通往大學的路上,能超越自己就算成功。
孫偉是2008年山東省文科狀元,自主招生考試第一名。“在高中學習中,大家可以找個好朋友,相互督促學習。”昨天,北大學子孫偉一番話逗樂了在場的高三學子。他把高考之路比做y=kx+b。其中,y是高考成功,x等同于時間,k則包括動力、態度、方法和心態。
孫偉的經驗是,每一年、每一個學期、每一個月、每一天都要有要求和清晰合理的規劃。他建議高三學子,要抽出一定的時間,每天做三到四道不會的題,日積月累不會的題慢慢地都會了。另外,他還建議高三學子,要學會勞逸結合,平時要多運動。
“高中的學習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困難面前只有向前。”北大學子魏鈺明于2011年以湖北第十二名的成績考上北大。昨天,魏鈺明建議高三學子現在要給自己定下奮斗的目標。
對于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3名北大學子都一一進行了耐心解答,在座的同學聽得興致盎然。同時,3名北大學子都表示,高中階段要注重基礎知識,做到回歸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