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如何在高考前做個讓考生省心家長
高考臨近,不少學生直呼“我的媽媽爸爸比我壓力還大”。本報名師團高中群的家長們近日來談論的話題,也是無一不圍繞著高考!罢f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孩子他根本意識不到這次考試有多關鍵!”“是呀,我得幫他把好關,堅持最后這幾天,得再看看書!”看起來每一位家長都在努力地幫助孩子做好最后的備考,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正在讀高三的李同學悄悄告訴記者,看著爸爸媽媽的焦急和緊張,自己感覺有些無奈!拔覀兠刻煸趯W校的備考壓力就很大了,天天書桌上都有一摞書本,試卷更是鋪天蓋地;丶伊讼肷晕⒎潘梢幌滤瘋好覺,結果看著爸爸媽媽小心翼翼的模樣,生怕打擾我復習,讓我覺得如果這時候我休息,就是沒有好好學習,只好拿出課本繼續學!”
對于這種現象,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矯穎老師認為,這是家長也出現了考前焦慮的情況!斑@一階段,家長最好就是保持原來的狀態,給孩子信心,傳遞正能量,其實就足夠了!”接下來,矯穎老師悉心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家長容易走入的誤區,這一次希望家長們也能夠“對癥下藥”哦!
癥狀一:我擔心孩子“心大”
表現】1。努力尋找孩子“心大”的證據。比如,發現孩子做聽歌、小憩、笑鬧等事情時,就會進行悲觀驗證。2。聽到別人孩子“頭懸梁”事跡報告會,便會感到自己孩子對高考重視程度不夠。3。發現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居然仍然能正常飲食睡眠。
行為結果】孩子因為不被理解而委屈、苦惱甚至憤怒,負性情緒影響了他們的積極行動,于是便做出家長不希望的行為。
對癥治療】
1。將注意力用在發現孩子的“用功”行為上,你就會因為發現每天他會將非常多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學習而欣喜。
2。認真體會自己的孩子是“舉重若輕型”還是“舉輕若重型”。舉重若輕的孩子所表現的“心大”行為恰恰是他自我調節的智慧。
3。有意識地接納孩子的負性情緒,如果孩子不需要我們的勸慰的話,給予傾聽是最好的幫助。
4。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和習慣,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很難去用別人的步伐行走了。
5。相信積極情緒會帶來更大的學習效率。
6。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他的話,是否也會因為長期辛苦備考而疲憊、打盹,甚至偷懶。相信孩子的打盹是養精蓄銳,偷懶后也會自責而奮起直追。
7。警惕自己是否使用了指責、埋怨、宣泄情緒式的表達和孩子溝通。不斷告誡自己,這樣的溝通只會把雙方的注意力指向行為的辯解和對自尊的維護上,對于考前聚焦力量學習并無益處。
癥狀二:做最大的自我犧牲
表現】
1。把工作、事業、個人愛好完全放在一邊,專注于對孩子的照顧上。
2。不惜使用“苦肉計”,希望以自己的“身教”感動孩子。
3。要求全家人的家庭生活全部圍繞孩子的高考而為。
行為結果】
孩子內心感到難以承受之重。他們擔心難以用滿意的考試結果報答家長的“厚愛”,于是,重壓之下,可能會用不甚理性的方式告訴我們不必這樣做。
對癥治療】
1。告訴自己:孩子并不想用犧牲父母利益為代價去換取自己的“成功”。走近高考的他們,每個人都有用自己努力爭取成功的能力。
2。要理性地意識到,如果父母“犧牲”的不是孩子所需要的,那么孩子不“領情”便是正常的。
3。去正常過屬于你的人生,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4。把自己的精力向思考指導孩子報考志愿方向傾斜。用一段時間去回顧孩子的成長歷程,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和理解,為高考后能夠幫助孩子理性選擇學校和專業提出具有建設性意見做努力。
癥狀三:關注孩子的負性情緒
表現】
1。不斷叮囑孩子“別緊張,不管你考得怎樣,我們都能接受”。
2。孩子的表情就是自己心情的“晴雨表”。
3。當孩子表達負性情緒時,自己的擔憂和不開心勝過孩子,并且需要得到孩子的安慰。
行為結果】
孩子出現負性情緒不在家長面前表達,對于學習狀況也對家長采取“保密”或“報喜不報憂”策略。
對癥治療】
1。高考是孩子生活中一個正常的階段。其間發生的事情必定會產生情緒反應,沒有情緒反應才是不對勁兒的。
2。備考期間,孩子的成績是十二年寒窗中起伏跌宕得最多的一段歲月。因此,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正,F象。
3。高考不僅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是他們學習自律、堅韌、自我調節的重要時期。負性情緒的自我疏導,會使他們適應社會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如果孩子的負性情緒真的是“問題”的話,就請記住蘇格拉底說的話:“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蔽覀兡茏龅氖,幫助孩子尋求學科教師或心理老師的幫助,或許,在科學的指導下,會接生出新的思考,激發新的動力,收獲新的成功。
|